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01日
泸定桥游人如织。本网资料库图
◎兰珍
“嘭!”随着一声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这是乡城县近日举行的一场越野跑活动,庆祝红军长征到乡城86周年。
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我州,期间转战15个县(市),历时近15个月。红军长征在我州的活动时间长、区域广,留下大量的遗址遗迹和宝贵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现有长征主题纪念设施、遗址48处,收藏革命文物达4000余件。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去年12月29日,我州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5个月来,公园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州各地也掀起一波波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学习革命传统的高潮。
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我州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融合,探索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
统筹规划
“一轴三线三核”全面推进
5月22日,在道孚县朱德旧居施工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实施回填和地面平整。在红军政治部遗址楼外,工人们正在平地基、搬砖、砌墙。
“5月初进场开工,我们倒排工期、抓抢进度,预计在月底完成朱德旧居和红军政治部遗址主体建设。力争在7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谭丹哲介绍。
在泸定县大渡河畔勇士路,矗立在山间的巨大红军头像凝望着前方,雕塑前设置的13根铁索倚靠青山,滔滔大渡河水汹涌向前。作为泸定桥景区一期项目,勇士路已基本建成。
在炉霍县,“炉霍红色文化体验小环线”正在成型。“我们将新都镇打造为红色小镇、虾拉沱镇打造为红色文化体验区、雅德乡打造为民族团结感恩教育基地。”炉霍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根据去年9月出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我州将整体空间形态布局为“一轴三线三核”,即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为轴,以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红二及红六军团长征路线为三线,以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乡城香巴拉为三大核心主题;同时,规划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分区,飞夺泸定桥、甘孜会师及乡城香巴拉3个重点展示园,冕宁—泸定、炉霍—甘孜、得荣—甘孜、乡城—甘孜4个集中展示带。
其中,“飞夺泸定桥核心展示园”立足“建设国内一流沉浸式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规划面积38.27公顷,估算总投资18亿元。
“红”“绿”相融
旅游产业品质全域提升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提到,要重点依托与长征史实关联紧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落、镇和街区,推进红军长征村、长征主题红色小镇、红军街的建设,形成传统利用与红色记忆延续、红色文化活态传承相结合的典范区域。
泸定县兴隆镇化林坪村,就是这样一个“结合点”。
攻占化林坪、激战飞越岭,是红军长征大渡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林坪保留了大量战斗故事和红色记忆,留存有红军花、红花椒、红石头等丰富的“红色场景”。
用好用活红色记忆的探索,在这里与加快乡村发展的愿景相生相融。根据《泸定化林坪“古寨红村”旅游概念策划》,近年来,化林坪村依托“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长征主题文旅特色村寨,同时不断发展绿色产业。目前,该村发展的4500亩花椒年产值在1100万元左右,全村人均每年靠花椒收入8000多元。
通过加快推进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融合,我州将逐步形成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复合型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同时,以长征主题为线,将各地红色文化点串联,壮大全州红色旅游整体实力,促进全域旅游高质提升。
目前,我州正全力推动大渡河谷文旅融合示范区、胜利会师文旅融合带动发展片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创建全国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4个、长征步道5条、长征主题红色小镇14个、红军长征村17个。
传承入心
情景故事常驻景区剧院
在康定市孔玉乡角坝村村民谭显华家的老墙上,有一幅“红军不拉夫”的标语,虽历经风雨剥蚀,字迹已模糊。
“去年7月我们发现了这幅标语,目前正在想办法把它取下来作为珍贵文物保护。”康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田发进介绍。
在我州,这样的红军遗迹不胜枚举,各种红色故事更是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在得荣,当年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军团出滇入川,过岗曲河经得荣县向甘孜县进发,在得荣县,“牛圈边上的支委会”“下拥村民给红军架桥”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
在乡城,萧克、王震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从云南中甸出发,翻越大小雪山,在此休整七天,汉藏军民情的故事传诵至今;
在巴塘黄新廷红军小学,学校常年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等活动。
讲好长征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全州15个县(市)将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大文艺精品小品创作力度,以“激战飞越岭”“九次长谈”“针针线线迎亲人”等州内长征故事为主题,打造一批情景小品故事,并在红色景区或剧院常态化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