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12日
■石渠县委书记 袁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石渠由于自然气候恶劣、支柱产业脆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户5054户、19340人,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目前,石渠县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将继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产业扶贫精准发力,突出抓好自身“造血”产业培育,以多点多极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在转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在狠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召开“石渠县2017年度下半年工作推进会”,深入传达学习了全州“六大战略”现场推进会和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将全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资金对接工作组,聚焦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公共服务、住房安全、基础设施等困难问题,主动衔接汇报,强化资源整合,以项目资金的争取、落实和脱贫实效凝聚广大群众脱贫合力攻坚的共识。
倾智倾力产业发展,在做好产业文章上下功夫
发挥优势,抓好畜牧特色产业发展。召开石渠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按照《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稳牛、限马、发展羊”原则,抓结构调整、抓牲畜改良、抓疫病防治、抓牲畜出栏、抓产业培育,组建了5个牧区股份制合作社,成功取得藏系绵羊地理标志认证并建立保种扩繁和供种基地,促进牧区形成藏系绵羊和牦牛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格局,建设牲畜暖棚240平方米、标准化圈舍20座、敞圈20000平方米、草料基地5000亩,退化草地改良1000亩和围栏割草地1000亩。
统筹资源,推进种养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沿省道217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在农区以洛须镇为中心,推进以大棚蔬菜、沙棘、枸杞、黑青稞等农产品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适度规模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形成种农旅融合发展新局面。目前,建成1140亩良种青稞高产基地、190亩油菜种植基地、350亩马铃薯基地、30亩露天蔬菜基地、100亩中药材基地,饲草种植技术推广1210亩。建立种草养畜等混合发展机制,探索开展沙棘、果树林与藏猪、藏鸡养殖融合发展试点,建立种养基地1个,藏猪、藏鸡存栏2600余头(只)。
综合施策,促进脱贫产业多元发展。坚持农牧互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在洛须片区建设抗灾保畜饲草饲料基地2000亩,在色须镇牲畜暖棚成功试点牲畜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融合的新模式。坚持“政府让权、群众参与”的思路,结合万名科技人员进万村工作,开展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30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000份,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让群众参与包虫病综合防治、草场补播、草原灭鼠、犬只驱虫等工作,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转变了群众思想,奠定了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基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世界最美湿地、千年唐蕃古道、石刻艺术王国、吉祥太阳部落”四张名片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洛须唐蕃风情小镇”、4个4A级景区、4个湿地公园打造,多措并举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机制,通过与成都市金牛区衔接,全国最大中药材网络公司—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渠,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藏药材电子交易市场基地,实现了石渠招商引资工作零的突破。
紧扣市场,推动农牧产品提档升级。为33个贫困村投入1701万元产业启动资金,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引导贫困村组建产业合作社102个,成立“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SC认证,采用“订单销售”等形式完善企业与合作社、牧民的联结机制,突出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促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抱团取暖,增强竞争,开发了石渠奶渣、石渠野生枸杞、石渠菜籽油等11大类45个产品,“太阳部落·牦牛酸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强化监管,突出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坚持目标导向,狠抓内业资料规范,统筹推进目标任务与项目的衔接、项目资金与工期进度的衔接、工期进度与工程质量的衔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资金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督查暗访,加大惩戒约束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触碰法纪底线的干部,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落实落地工作举措,在完成工作目标上下功夫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牧农产业,加快推进洛须观光农业、藏鸡藏猪藏系绵羊养殖、特色中藏药材购销,适时引进沙棘加工等助农致富企业,抓好“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在统筹全县农畜产品,分割包装、管理销售上下功夫,做实营销,抱团取暖,降低风险,强化竞争。
瞄准脱贫目标,加快今年脱贫村水电路、住房、通讯、村民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异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把工程质量,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进行全面监督。
聚力推进就业扶贫,加大群众技能培训,以民族手工艺为引领,努力打造“康藏服饰之乡”品牌,并在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劳务输出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组织贫困群众参与,在开发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排贫困群众。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突出抓好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得到了中央、省、州委的高度肯定,在全国藏区推广,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专程赴实地开展了督导调研工作,对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下步石渠县将继续坚持人员“应查尽查”、患者“应治尽治”、病人“应助尽助”、犬只“属地管理”、宣讲“全面覆盖”的机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畜间防控和鼠害治理工作,切实提升群众健康卫生习惯,坚决实现“灭病犬、救病人、奔小康”的目标。
深化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主动加强与深圳市、金牛区、中粮集团以及省直部门帮扶单位的对接,引导帮扶资源聚焦到住房建设、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用好发达地区经贸、文化、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推动石渠长远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加大对石渠县的定点扶贫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切实发扬“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石渠精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要求,锁定脱贫目标、做实过细工作、下足“绣花”功夫、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到2020年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石渠从“高、大、边、远、穷、病”向“奇、博、汇、畅、富、康”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