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18日
■杨维兵
新春佳节既将临近。而每年的春节前后,各级各地各部门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访贫问苦、访寒问暖活动,力求让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困难老百姓,过上一个温暖安宁、幸福美满的春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应该说,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组织开展访贫问苦、访寒问暖活动,已经成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但这样的常规工作如果做不好或做得不到位,不仅暖不了人心,还会伤了群众的心。
形式主义折腾人,官僚主义害死人。访贫问苦、访寒问暖,直接面对的是困难群众,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套。然而,每每总有一些干部热衷于此。有的习惯于搞一阵风、一窝蜂,要求年底大走访、新春走基层等工作一天内或一周内全部结束;有的只求领导上镜头,不许群众抢镜头;有的慰问线路精挑细选,路边就近安排,生怕领导多跑路;有的提前让老百姓排演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生怕群众不会说话或乱说话……凡此总总,重形式轻内容、重领导轻群众的做法,不仅部门反感,老百姓也不买账,必须力戒。
顾名思义,访贫问苦、访寒问暖,关键在“访”,重点在“问”,也就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真正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了解清楚,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组织者、参与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一颗真心,怀揣一份真诚,真正深入到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家里床头、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要做耐心细致的嘘寒问暖、谈心交心、排查问题等工作,不能也不允许人下去了心没有下去,到了群众家里,不会说群众语言,不愿听群众意见,不能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满足于送米送油或送慰问金,只习惯于打哈哈、打转转。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访贫问苦、访寒问暖的题中之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去做什么,要尽量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不能干雨后送伞的傻事蠢事尴尬事。要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聚焦群众、企业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我们的决策部署、帮扶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把普惠民生的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不仅要关注对象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要关注面上存在的诸如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招工用工难等矛盾和纠纷。不仅要为困难群众“输血”,更要为他们“造血”;既要精准扶贫,更要长远扶志扶智,切实增强他们抗御风险、战胜困难、发家致富的能力,不能养懒汉,更不能制造懒汉。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全是办法。访贫问苦、访寒问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做到或做好的。各级各地各部门及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走出去、走下去,真正做到“走转改”,落实好“严细实”,让心与群众贴得更近、情与百姓系得更密,以真心换取真心,以真情赢得真情,不仅干部不会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群众也不至于在寒冬中孤苦伶仃寒了心,“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也才会真正有分量、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