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25日
◎张家志
产业是富民增收主要渠道,也是脱贫奔康主要助力。近年来,巴塘县树立“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理念,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之路,在优化“一旅二农三能源”产业布局,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互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产业富民助推发展的主要探索
近年来,巴塘县狠抓产业促发展,以“五彩藏乡”为总体形象定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融合互补、富民增收。
1、促投资,兴旅游。全力推动措普沟景区有序开发,顶住各方压力,坚决关闭夏塞银矿,叫停龙头水库,严厉打击抢修抢建等扰乱开发秩序的行为,发布《封闭施工公告》和《冻结土地利用及项目建设公告》,强力执法,拆除违建28处。面对融资难、企业不接招等困境,主动作为,多渠道、广范围内引外联,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最终与光大银行达成3亿元融资合作意向,正在与广州棕榈集团洽谈合作开发事宜。在全州招投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景区道路采取EPC建设模式获得特批,游客中心、环湖栈道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协调推进格聂景区开发,在项目编制过程中,同步争取布点、规划,不等不靠,多方对接,S459线纳入新甘推优先排序项目。建成海子山、德达、莫多旅游综合服务站3个,设立旅游标识标牌26个。成功承办“中国新歌声”“措普沟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积极参加广东旅博会,全方位宣传推介县域旅游资源,大力提升巴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2017年接待游客5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5亿元,同比增20%。
2、调结构,稳农业。不断优化“果蔬肉药蜜”的特色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莫多至竹巴龙段百里产业带,推动生态农业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建设万亩玉米高产基地、万亩优质青稞基地、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和千亩特色林果基地、千亩生态中藏药材基地、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千亩酸石榴基地,以基地建设促推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气调库、配置冷链车,延长蔬果保质期,调节市场淡旺季,有效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夏邛镇绿色蔬菜、竹巴龙藏鸡藏猪藏鸡蛋、昌波黑山羊取得有机产品认证,成功注册“巴塘核桃”“巴塘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大力扶持电商发展,建成1个县级双创物流服务中心、3个乡(镇)服务站和20个村级服务点,实现20多种农产品上线销售。
3、转方式,强工业。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坚决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打击非法利益格局。召开协调推进会70余次,化解了移民安置、物流运输、参工参建等80多个矛盾和问题,实现了群众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愿意搬到主动支持”的转变,破解了水电移民“天下第一难题”。苏洼龙电站如期实现大江截流,巴塘电站提前核准,拉哇电站完成要件报批、力争2018年核准,水电开发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近1亿元。在招不来,引不进的情况下,积极研究利用贫困县、留州电量等政策,依托双流援建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电解制氢项目,创新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紧紧依托水电开发的有利契机,千难万难重启卓帆水泥项目,历经了项目搁浅、相互诉讼到达成共识、一方主推的转变,破除了项目建设的障碍。强力推进砂石资源收归国有、特许经营。
二、实施产业富民助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富民工作中,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巴塘的产业层次不高、市场主体缺乏的现状还没有改变,产业集聚规模小,同质化问题严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依然存在,主导产业和主体培育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后续产业支撑乏力;干部职工不学、不懂、不会的主观因素和不敢闯、不敢试、不敢想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农业经济效益不明显,老百姓正逐步失去信心,抛荒、弃种、砍树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必须提振信心,及时转变作风,充分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扎根基层,开拓市场,投资促进,深化改革,拿出真情实招,合力真抓实干,以务实举措服务于民、以实际业绩取信于民、以发展成果造福于民,着力推进产业的高质发展。
三、实施产业富民助推发展工作思考
依托巴塘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生态屏障的战略性、地理区位的特色性,突出“康养古镇、五彩藏乡”的发展思路,全面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发展与环境、发展与人文的关系,着力把巴塘建设成为三省结合部的特色农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特色生物资源产地、旅游精品产地和教育卫生文化高地。
1、优先发展全域旅游。以青山绿水为支撑,全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建成措普沟景区道路、环湖步游栈道、岭卡溪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早日实现措普沟景区开园迎客。督促格聂景区加快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在项目布局、产品开发、线路安排等方面向巴塘辐射,开工建设S459线夏波段。围绕“五彩藏乡”的定位,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结合脱贫攻坚,推进农旅互动,着力打造莫多、党巴、水磨沟等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以点串线,释放“珍珠链”效应,全力打造G318线休闲旅游观光生态示范带。高标准打造巴塘城市LOGO和入城形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时全景、差异互补打造景点,如德达乡牧业、茶洛温泉、党巴红色文化、夏邛古镇、桃源地坞、莫多松茸采摘、竹巴龙水磨乡愁等等,设计规划1日、2日、3日游线路,逐步实现乡乡有景、村村留人、户户挣钱的目标。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全力打造甘孜州南部特色农业走廊,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提质量,优化调整“果、蔬、肉、药、蜜”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小杂水果、绿色蔬菜、中藏药业,引进方箱标准化养殖技术,在中心绒、昌波、中咱等10个乡镇推广发展中蜂养殖,结合地域特点种植桃树、梨树、苹果树等,积极打造特色养殖示范小区,提升蜂蜜品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强力破解有资源无产品的窘态。启动“五彩藏乡”休闲带规划项目,着力打造莫多至竹巴龙段百里产业带,完成莫多苹果示范基地建设、甲英核桃基地标准化试点工程,建设集观光和中药为一体的中咱毛桃基地2300亩,实现1万亩低产低质小杂水果改造升级,努力走出有条件无规模的怪圈。增效益,全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和院县科技实践、科技成果转换创新,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树品牌,以特色效益农业产品的品牌开发为重点,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体系,重点打造3—5个喊得响、可发展的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加快品牌农业创建步伐。全力推进农业景观化、新村景区化、农居景点化,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积极对接并争取入驻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链接打造巴塘特色馆,努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不断强化“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初步形成“企业+农户+电商+物流”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着力打破有产品无市场的困境。
3、有序发展能源产业。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保障苏洼龙电站有序建设,推动巴塘电站开工,实现拉哇电站核准,加快昌波电站前期工作。积极引导当地贫困群众通过参工参建、物流运输等方式增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做实水电移民工作,实施竹巴龙垫高防护工程,完成岗达、南戈水电移民安置,发展物流运输等服务业,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加强投资促进,全面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在高原藏区的实践运用,全力争取省州扶持,继续跟踪电解制氢生产基地项目,力争落地。着力发展建材业,启动砂石资源国有特许经营,推动卓帆水泥续建开工。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有序推进光伏、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建设。
4、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抓示范引领、协调联动、着眼市场、强化保障,破解传统农业转型、各自为政、农产品营销的难题。鲜明懂农爱农重农的导向,在资金上保障,在政策上激励。充分利用好国家深度扶贫国土政策,做好增减挂钩规划,实施地巫乡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助力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作者系巴塘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