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07日
游客在泸定杵坭农家乐烤烧烤。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摄
◎闫景真
6月4日,正值泸定县杵坭乡桃子、枇杷上市的季节,田间地头都是接踵而至的游客。在如火般热烈的季节,游客火热的情愫也在果林里闪烁,在茂密的果林深处,却静静地立着一个用木板和篾条组合而成的老房子,老房子对面正是杵坭乡小有名气的“红樱桃山庄”民居接待点。老旧对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旧对比似乎诉说着这几十年村落发展的点点滴滴。
一个村落的变化见证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一个家庭的变迁就是一部浩浩荡荡的改革发展史。世代生活在这个村落的雷元华从自己成长的岁月描绘了一个40年的发展史。雷元华是“红樱桃山庄”的主人,也是对面老房子的继承人,他说:“父母的心血就是我们这个老房子,老房子虽然旧了,但是我们还是隔三差五去住一晚,那是父母的牵挂,也是发展历程中,我们对逝去岁月的守望。”
老房子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但是雷元华一家却总是舍不得拆除,在那些老去的日子里,一家人生活的这个篾条笆笆房留下了太多的回忆。雷元华说:“回想遥远的童年,那个时候,村子还没有通路,自己还蜷缩在父母身后,没有这么大片大片的樱桃林,一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生活,篾条笆笆房就是一家人遮风挡雨的地方,每到傍晚,父母务工回家前总要在地里拾掇半天,除草除掉的萝卜或者元根抓上一把就成了最美的晚餐。清水煮菜的清香味总是蔓延在整个老屋,看着太阳慢慢落下,才肯点着油灯回到房屋”。
老屋缺不了火塘,那是一家人的温暖所在,小孩从山上捡来枯枝败叶燃起烟火,一家人就能够蜷缩在周围度过一晚,冬天害怕寒冷,所以他们头靠头,背心向着火塘就凑合一晚上,夏天怕蚊虫,可因炎热不能生火,只能让“嘤嘤嗡嗡”的骚扰持续到天亮,蚊虫叮咬后的肿块如黄豆般钉满了身体,那种痛痒是无言的,也是无奈的。雷元华的回忆之外是如今豪华的洋房。
杵坭乡距离泸定县城约18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如今全乡有1023户3424人。多年前,杵坭乡的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种出来的玉米、小麦除了满足口粮,剩下的都用来喂养牲畜,在种地这方面,村民根本没有经济收入可言。杵坭乡位于大渡河畔的干热河谷地带,尽管村里有悠久的红樱桃栽培历史,但受限于交通等条件影响,村里的经济依然不景气。
“如今,我们修了豪华的民居接待点,房间有单人房、有普标、豪标、还有特色房,累计30余间,里面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空调让我们冬暖夏凉,高档软床真正让我们高枕无忧了!看着窗户外的月亮回忆过去的生活,迎着火红的太阳开始每一天的新生活,我们真幸福。” 雷元华诙谐的说道,通村硬化公路很快修到家门前,以前“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的现象改变,家家户户还用上了自来水,电力稳定,民居条件也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大变样,凭借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村民的年收入早已破万元。
“红樱桃山庄”是雷元华修建的休闲观光农家院,一座三层白色小楼再加上一个宽敞的大院,院子中有走廊、牌桌、鱼池、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来这里的人一般是上午到,晚饭后离开,打麻将、玩扑克、爬山、拍照等。我们来到后,先坐了一会,我和几个朋友到附近走走。门口有樱桃树、桃树,还有枇杷树,枇杷已经上市了,村民们就在家门口向游客售卖,收入不错,个个喜笑颜开。为进一步推动农家乐规范有序发展,近年来,泸定县就业局和旅游等相关部门对直接或间接从事农家乐相关服务人员开展经营、接待、礼仪、烹调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档次和文化品位,改变单纯“吃”的经营模式,形成集游、食、 住、行、购、娱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为游客提供观赏、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综合服务,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
“留着对面的老房子,我们就是想留着过去的生活,那是父辈的牵挂,是他们的念想,不过对我来说,是一种回忆,一种生活的见证。”不足50平米的的老房子装下了40年来满满的记忆。而千余平方米的新住房却展示了一种今天的幸福和谐。
这只是一个村落发展的缩影,也是发展洪流中的一个片段,如今,走遍甘孜大地,不仅广大的农民告别棚户区住上了小洋房,就连高寒地区的牧民,也在党的政策的沐浴下,一步跨千年,告别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住上了定居房,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走遍甘孜的山山水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幢幢小别墅如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