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郭骥
今年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值得庆祝的日子,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过去因工作赴甘孜的情景,记忆特别深刻的是送帐篷到石渠县。
我入伍时的部队驻守在昆仑山麓,在那里工作了十五年,部队长年上山执行战备训练和国防施工任务,因地处藏北高原,工作和生活在高原,高寒缺氧,人烟稀少,物资奇缺,条件十分艰苦,到四川省军区工作后,我才知道四川省也有高寒缺氧的地方,石渠县就是海拔最高、最为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一个县。
201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请求军队派出军车支援地方,向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牧区运送新式帐篷,军委迅速批准了这个请求并向军区部队下达了运输任务,得知这个任务后,我主动向省军区领导请战,让我带车队去路程最远和海拔最高的石渠县运送帐篷,省军区领导爽快地同意了,机关就开始着手组织运力,因经过整编后的省军区没有现役成建制的汽车分队,就从省军区司政后机关和成都警备区及预备役高射炮兵师临时抽组了36人的驾驶员队伍,于3月4日接回30辆新式军车,其中有普通康明斯20辆,高原专用的康明斯十辆,除留了5辆普通康明斯分配给急需的单位使用外,其余25辆当晚连夜去温江装载帐篷,本想尽量多装多运一些,但新式帐篷属于轻型帐篷,各种部件很占地方,费尽力气,车队只装了960顶帐篷,就再也装不下了。
翌日上午,即3月5日上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温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首发仪式,首批新式帐篷分别向甘孜州的石渠县和阿坝州的红原县运送,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慎重考虑,首先照顾到最远最急需的地方。军地领导在首发仪式上作了短简动员后,车队就出发了。我们这个车队出发时合计27辆车,含25辆运输车和两辆指挥车,共46人,含36名驾驶员和指挥组与保障组十人。
在我参与执行的任务中,带20多辆车和40多个人去石渠县,本身不算多大一件事,20多年前在作战部队时,就参与组织过五六十辆车五六百人上昆仑山执行任务,但省军区部队毕竟不同于作战部队,组织车队长途运输少,此去往返要七八天时间,往返行程2000多公里,途中要翻越六座大山,驾驶员又是从各单位临时抽组的,有一部分从未上过高原,没开过冰雪路,又完全是新车,装备还不熟,不确定因素还是比较多,安全风险还是存在的,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组织指挥,驾龄长技术娴熟上过高原的老驾驶员单独驾驶,其余的就一正一副俩人驾驶,或加强一个修理工。每到一地,及时组织检查保养车辆和总结分析行驶中的问题,安排驾驶员吃好休息好,做到张弛有度,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
3月初的甘孜高原,春寒未消,美丽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深远而蔚蓝的天空,像花儿怒放的白云,雄奇的折多山,辽阔的塔公草原,独具风格的民居,藏族同胞友好的笑脸,都跟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到了道孚县后,与甘孜军分区在独立营蹲点的夺呷副司令员会面了。独立营是一支历史悠久、忠诚使命、作风过硬的英雄部队,参加过保卫山西、渡江作战、保卫延安等战役,整编20多年来,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出色地完成了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等50余次重大任务,荣立过集体一等功,特别是在2010年道孚山地火灾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5名官兵英勇牺牲,2011年10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独立营“献身使命模范营”荣誉称号。甘孜军分区十分重视独立营的建设,常年都有一个军分区领导在营里蹲点指导工作。而在独立营蹲点的夺呷副司令员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英模人物,是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时代先锋”,“人民公仆”,中宣部和总政治部以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军区政治部都宣传报道了他的事迹。夺呷在石渠县当了近十年的人武部部长,他的英雄事迹主要就是在那“生命禁区”里干出来的。
夺呷副司令员见我们对沿途情况不太熟悉,便主动提出与我们一同去石渠,他是“老石渠”,又是活地图,有了他与我们同行,我们完成任务更加有了保障。
第四天的黄昏时分,车队艰难的翻越过了满是积雪的最后一座高山,极目远眺,雅砻江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静静地流淌,蜿蜒曲折,泛着粼粼的波光,像天穹下一道圣洁的白练。而天边的落日又红又圆,余辉温暖着大地。以前我在大西北见过“大漠孤烟直”的壮观景象,而今天又惊喜地看见了“长河落日圆”的美丽画卷,此刻我忘记了车外的天寒地冻,放下车窗玻璃,伸出头来吹着高原的风,风虽然寒冷而又猛烈,但干净而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经过四天的长途行驶,车队于3月8日下午傍晚时分到达石渠县县城尼呷镇。
石渠有一个藏语名称“扎溪卡”,意为雅砻江边,这里属于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县城尼呷镇海拔4250多米,比拉萨还高近600米。
全县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8万多,气候寒冷,常受到暴风雪袭击,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又有“千年冻土”之说,在县城方圆100公里范围长不起一棵像样的大树。
但石渠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全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牧民们逐草而居,形成游牧部落。
帐篷就成了重要的生活物资。
各级党委政府对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关心,四川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就开始了对新式帐篷的研制和生产,拟将价值4亿人民币的十万顶新式帐篷于2011年夏牧前全部免费发放到牧民手中。
车队缓缓驶进县城尼呷镇,县委范书记带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武部五大班子领导,还有一千多群众,顶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欢迎车队,牧民手持洁白的哈达,载歌载舞,像过节一样开心。
车队停在了城东一片宽阔的草地上,这里已搭好两顶样板帐篷,省上先期来了专业技术人员,带了两顶帐篷来向牧民做安装示范,牧民们兴奋地在样板帐篷里进进出出,又翘首以盼我们车队的到来。
看到牧民们的急切心情,我们组织快速卸载,并立即分发了部分帐篷,部队和地方领导都加入到了分发帐篷的队伍里,把一捆捆厚厚实实的帐篷抬放在牧民的肩膀上。领到新式帐篷,牧民们喜不自禁,蒙宜乡牧民吉波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这个帐篷轻巧又结实,我们喜欢”。看到牧民们这么开心,长途跋涉四天运送帐篷的官兵们没有了倦意,也都很开心地笑着。
当晚,车队40多人分散住在人武部和运输站等几个地方,范书记特别提醒大家早点休息,因为水力发电的水库结冰,水流量小,发电受影响,晚上只有短时供电,11点就会停电,明天早上也很可能发不起电,没有热水,更没有开水。
那一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我住在人武部宿舍,一秒钟也没有睡着。到石渠睡不好觉,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以前在藏北高原,刚上山的时候是睡不好觉的,头疼欲裂,痛苦不堪,有的战士用背包绳把头部捆绑起来,以减轻疼痛,适应一周后就正常了。但在石渠一夜失眠,甚过以往,甚过海拔更高的地方,这是我没料到的。
也是那一夜,让我对石渠产生了虔诚的敬畏。从宿舍窗户远远望去,人武部营区庄严肃穆,一片静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值班室的烛光始终亮着,营区里不时还有手电晃动,那是干部和职工在警惕地值班和巡逻。这个高原人武部,连续四年被省军区评为五好人武部,人武部党委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党委表彰为先进党委,营房设施建设也被省政府和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单位。这里年平均气温为-3℃,最低气温达到-46℃,一年365天都要烤火取暖,半年吃不上新鲜蔬菜,有人说在这里躺着也是奉献,但人武部的干部职工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一茬又一茬地在这恶劣环境里工作着,战斗着,创造着很多难以想象的业绩。
此刻的脑海里又浮现出白天的一幕幕场景,各族群众在冰天雪地里那么高兴,跳起欢快的舞蹈,牧民吉波笑得合不拢嘴,县领导那么热情那么周到。想到这些,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石渠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石渠人是最纯朴的人,最坚强的人,最吃苦的人,最拼搏的人,是什么精神什么力量使他们在这里扎下根来,无怨无悔,笑对人生?我脑海里冒出几句诗:
石渠竞何苦?
氧气吃不饱。
百里无绿树,
四季穿棉袄。
惊雪至深夜,
听风到拂晓。
可敬高原人,
奋斗精神好。
凌晨四点过,驾驶员们就起来为返程做准备,逐一发动车辆。康明斯是柴油车,而柴油在高原上又容易受冻,要靠高温解冻,因为喷灯不够,有些驾驶员爬到车底下,把牛粪燃起,解冻柴油。所有车辆发动好后,天都还未亮,车队开始出发,范书记带着县里机关人员为我们送行,对官兵们一大早摸着黑干活又喝不上热水吃不上早餐反复表示歉意,我是经历过高原艰苦生活的人,对范书记说没有关系,军队是要打仗的,啥条件都应习惯,这点困难能够克服。
车队沿着来路,朝甘孜县方向开始回返,天色渐渐明亮起来,战士们一边迎着风雪开车一边啃着干粮,没有水喝,啃得满嘴粘糊糊的,大家没有怨言,甚至还风趣地开着玩笑。我被感动着,心里想,省军区部队像这样长途执行运输任务也不多,大家表现这么优秀,吃了很多苦,回去一定向省军区领导反映官兵们的表现,为他们请功请嘉奖。回到省军区后,我及时向省军区党委汇报了带队执行任务的情况,并为执行任务的同志请功请嘉奖,党委领导们对官兵完成任务很满意,但考虑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省军区部队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官兵立功受奖比例比较大,军区组织部已有提醒,要控制一下,就把这事搁下了。得知不评功评奖后,执行任务的40名官兵非常淡定,没有任何人再提起立功受奖的事情,表现出了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全局意识。
转眼间,快10年过去了,今天的甘孜州和石渠县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甘孜州的交通面貌日新月异,雅康高速开始通车营运,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至林芝段已开工建设,格萨尔机场正式通航,到2035年,将形成覆盖全州18个县市的“两横两纵五联”的高速公路网布局,11条出州通道与周边市州高速公路网衔接。交通的快速发展又拉动了旅游业,全州A级景区达到47个,2019年接待游客33000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多亿元。旅游业又促进了GDP,2019年达到323亿元。而石渠县也在快速发展着,2019年的GDP在2011年我们去时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由5亿多变成了10亿多,全县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推动产业扶贫,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道路、电力、供水、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电力建设,国家电网援助甘孜,建起了“新甘石”电力网,从新都桥连接至甘孜县和石渠县,24小时都有电力供应,我们那次凌晨摸着黑发动汽车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的经历,已成为历史,以后不会再有了。
如今的石渠,已有高原明珠的风采,成为人们旅行向往的地方。
这些消息,这些喜讯,这些发展变化,催人感奋,给人鼓舞,我为甘孜州和石渠县取得的巨大成绩而大大点赞,而由衷喜悦,为甘孜州和石渠县未来更加美好而深深地祝愿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