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洞庭湖上晚风生

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李季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接纳生,也接纳死;笑对善,也容忍恶;不仅收容人的身体,也收容人的灵魂。郑小驴的长篇小说《去洞庭》是一篇精神回归之作,书中各色人等,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奔赴在去洞庭的途中,进行着自我的救赎。

   小说中的人物在各自的命运中挣扎,光与影,信与疑,希望与绝望,匍匐于泥泞,不甘于沉沦。小耿,因父亲罹患绝症而辍学,为救父亲,离开洞庭湖畔进城打工,一个懵懂的孩子莽撞地进入城市,干最苦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并屡次遭受不公正的对待,生活中接连不断的挫折打击,让这个瘦弱、渺小、卑微、敏感的少年迷失了,他最后走上犯罪之路,一时冲动绑架了张舸,并在无意中杀了人。张舸是个见多识广、野心勃勃的完美主义者,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能缺,但她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完美状态,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她爬得高,摔得响,易受骗,易受伤。她从北京漂到南方,离最初的人生的美好规划越来越远。张舸这个名字,令人想到“百舸争流”的场景,充满了朝气和勇气。她还有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小名叫小鹿,然而生活的烟火掩盖了她的灵气,让她逐步变得迷茫、不知所措。史谦和顾烨夫妇互相背叛,拥有巨大的物资财物,却享受不到现实的美好,无力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背叛难以原谅,耻辱难以洗刷,而报复之后伤痛更加难以被治愈。说白了,他们都不懂怎样与生活和解,更不懂与生活和解首先要与自己和解。

   非常有深意的是,书中这些人物向世界的呼救是借鹦鹉之口发出来的。这是张舸饲养的鹦鹉,与广阔的天空、自由的飞翔相比,鹦鹉被豢养在室内的生活,就是人生受困的隐喻。它的呼救就是众多受困者的呼救。鹦鹉被解救后,会发出女人凄厉的救命声。在丰富的物资和稀薄的情感所构成的冰冷世界里,人人都是受困的鹦鹉,裹挟在生活的洪流中,只会呼救,无力自救。

   他们受困的根源,是社会与时代的错,还是自身的错,仅仅追根溯源的远远不够的,更要想法设法纠正错误、摆脱困境。他们去洞庭的路途,就是纠错之路,就是回家之路,就是要寻回最初的自我,寻回那颗纯净的初心。小说反复提到了洞庭湖中的云梦泽,那里芦花千里,覆水如雪,是包容,也是抚慰,能疗伤,更能给人重新振作的力量。面前是可感可触值得为之奋斗的世界,身后是可以回得去的家乡,这才是人生应有的状态。

   《去洞庭》是一部个性鲜明的作品,俗世经验引人侧目,灵魂叩问直击心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在去洞庭的途中相遇、交集,在彼此的碰撞中,勾勒出或明或暗的人性星图,反映了当下很多迫切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描画出人物精神世界里的沟壑、绿意与荒芜;在一脉细小的枝干里,展现出一棵大树的蔚然气象;在几条从不同方向出发而最终去往洞庭的线路图上,勾画出整幅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心浮沉的时代画卷。


  • 上一篇:那段青春岁月
  • 下一篇:清澈赤诚,自然而然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