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 2017年07月13日
育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将人才、技术、土地、资本、数据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重中之重。
在昨日发布的成都“产业新政50条”中,关于“加快人才集聚培育”的6条举措,成为了写在新政最前面的重要内容,足以显示成都求才的诚意。
这些人才新政条款一共六大项。在这之中,成都除了许诺“蓉漂”以“户籍”“公寓”“绿卡”,还对国际顶尖人才提出亿元创新创业资助;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市民提出培训全免费、政府来买单的优厚条件。
此外,记者还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成都为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满5年就可按其贡献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而成都的首批13个“蓉漂”计划青年人才驿站,也将从本月15日起正式接待人才入住,目前已经可以申请。
关键词 户籍
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落户细则近期将公布
根据昨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内容,成都对青年人才开出了极为宽松的落户条件。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为何这样做?据介绍,青年大学生是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成都将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鼓励青年大学生扎根成都,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
那么具体如何办理、还有何条件及要求呢?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对此表示,目前细则已在制定,近期就将向社会公布。
关键词 贷款
毕业5年内创业可申请最高50万贴息贷款
为了鼓励青年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产业新政50条”还提出,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
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蓉创新创业,可申请最长5年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还将为境外高校外籍毕业生来蓉实习提供实习签证。
此外,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将设为“蓉漂人才日”。将开展“感知成都行”活动,每年暑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来蓉考察实践。
关键词 安居
为紧缺人才建公寓 租满五年可便宜买
为了确保各类人才“住得上房、安得了家”,“产业新政50条”把解决“蓉漂”安居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
“产业新政50条”中提出,要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可按其贡献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
成都还将在产业新城建设配套租赁住房,由各区(市)县政府根据企业和项目情况,按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提供给产业高技能人才租住。
此外,成都还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提供给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
而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7天内免费入住。据彭崇实介绍,凡是成都市域以外的应届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持成都市域内单位发出的面试通知来成都应聘的,均可在面试单位所在区域申请7天以内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他表示,目前,全市首批13个位于中心城区的“蓉漂”计划青年人才驿站,已经基本就绪。7月15日起正式接待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入住。
关键词 人才绿卡
根据积分 提供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
在“产业新政50条”中,成都创新提出将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具体来讲,将实行“人才绿卡”积分制,根据积分对持卡人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还将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关键词 资助
对国际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对于高端人才,新政更是提出优厚的吸引条件。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将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将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
对市域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才,按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年度个人收入5%的奖励;对全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补贴。
关键词 培训
1.6亿元专项资金 市民可获免费培训
“加快人才集聚培育”,当然不仅仅是吸引人才,还要培育人才。
“产业新政50条”中提出,要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培训。成都将设立1.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只要是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费用将全额报销。
“产业新政50条”还提出,将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而对于企业提升职工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将给予每人最高6000元职业培训补贴奖励。此外,还将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并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成都商报记者王垚 韩利 叶燕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