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11日

    ——我州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735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我州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大力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以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夯实藏区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本网记者 陈杨

    州委书记刘成鸣多次强调指出,民族地区的发展民生稳定工作都要靠教育来支撑,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跨越发展,教育先行。“十二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州之力发展教育;全州教育系统牢固树立“实干兴教”理念,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取得了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育人特色全面彰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的历史成就,是甘孜州教育历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五年,为甘孜教育未来五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改变藏区孩子们的命运

    肖芳,1991年出生,中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成都地铁唯一女电客车组长。从2012年考取地铁司机后,成为第一个跑完10万公里的成都地铁女司机,目前已经安全驾驶12万公里。

    20159月,肖芳晋升成为电客车组长,不用每天驾驶列车,转而负责整个车组的协调和组织,以及协助车队长保证所有列车的安全运营。这次,她又创造了一个“第一”——成都地铁第一个女电客车组长。

    肖芳来自丹巴县色足村,色足村坐落在有名的美人谷,紧邻大渡河,肖芳在这个只有228人的小村落出生成长。2009年,四川省藏区“9+ 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启动,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这是我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启动这项计划,四川省财政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我州首批300名藏族学生赴内地5所职业重点学校学习,肖芳就是其中一名学生。

    20117月从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肖芳进入成都地铁实习,1年后正式入职。“如果没有‘9+3’免费职业中职教育,我初中毕业后就只有辍学去打工。”肖芳说,她很幸运。

    2010年以来,石渠县开始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探索牧区紧缺人才定向招录机制。县上跟州职校合作,由州职校专项招录、培养畜牧医学、园艺等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又回到县里相关行业、岗位,完成一定的服务年限。这既解决了高海拔地区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又实现了学生就业,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教育中的“出路”。

    18岁的措姆把自己攒了4个月的17000元工资递给父亲白玛次仁时,父亲泪水纵横,连说“给你存着”。

    石渠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如果有更多的学生像措姆一样在教育中找到出路,老百姓对教育的观念就会慢慢发生变化,牧区教育也会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过去五年,全州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办学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推进乡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推进工作,初步构建了公办免费学前教育办学体系。采取整县、整片推进模式,切实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普及均衡义务教育办学体系。大力实施普通高中集中办学工程,切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双语及艺体特色办学,构建了集中优质高中教育办学体系。新建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实施“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构建了免费中职教育体系。新建州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扩大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规模,构建了公办免费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待岗青年创业培训,构建了覆盖城乡继续教育办学体系。

    全州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办学模式基本形成。分类召开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现场会,不断总结推广了“三模式、三机制”的农牧区学前教育办园模式、 “小幼一体”的农牧区“3+3”“6+3”精品学校办学模式、规模优质的“寄宿制六化”办学模式、“一县一主题、一校一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办学模式、 “四化联动”提升学校后勤综合服务能力的学校后勤保障模式、利用高端方式解决低端问题的甘孜智慧教育办学模式、突出效益适度集中的区域性集中办学点建设模式等,形成了全州教育改革创新点面结合、多维创新、强力促改的态势。

    全州十五年免费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免保教费并提供免费午餐补助,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费、课本费的“两免”计划,初步构建15年免费教育体系。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州共投入各类项目专项资金62亿元,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校舍面积126万平方米,全州校舍总面积较2010年翻一番,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全面提升、办学容量全面扩展。

    全州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以来,通过双选、公招、招聘特岗教师等,新补充各级各类教师5196名。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培育工程,引进、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每年安排师训经费600万元,脱产两年培训藏文紧缺学科教师184名,五年共培训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9万人(次)。注重教师普惠性政策落实,兑现落实区乡教师临时生活补贴、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一线教师满30年教龄退休一次性奖励等政策。通过各种有力举措,为构建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民族地区与内地教育同步发展”省级试点项目,推进了“加强中职教育体系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六项州级教育改革,加大了教育改革创新力度。

    全州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规范管理、师资培训、网络教育、奖惩激励等措施,全州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15年,全州9731人参加中考,较2010年增加2160人;平均分达到375.2分,较2010年提高49.8分。全州普通高考4887人参考,较2010年增加1709人;本专科录取人数4445人,录取率达到90.96%,较2010年提升40%

    全州订单定向培养紧缺人才成效显著。从2013年起,依托西南民族大学等10所省内本专科院校,通过考核聘用和人事考试前置的方式,为各行业定向培养各类25个专业紧缺人才1292名,解决了本地学生“考不起”和 “留得住”的问题,大力促进了本州学生就业。

    互联网让优质教育飞向甘孜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贫困地区,好学校、好教师成了孩子们成才的“命门”。

    710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8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在大会上,州教育局总督学何光良在论坛上代表我州作发言。整个藏区仅有我州参加,全省仅有我州和成都市参加。

    受自然环境较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等因素影响,在全省乃至在全国,我州的教育都是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远程网络教育,用信息技术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短板问题。目前,当地学校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7%,班班通覆盖率达到83%

    利用互联网,我州将成都和州内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薄弱地区输送。幼儿园教学采用观摩式,即当地幼儿教师学习优质幼儿教育视频;小学采用植入式,即将外来的课堂教学视频和考试试题等植入教学环节中;初中采用录播式,即学生和教师观看通过互联网输送来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高中则采用直播式,即实时参与网络课堂。

    “我州在引进优质资源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推出了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优质网络课程,目前已经录了5000多节。同时,我州还利用互联网完成了17.5万人次的教师培训。”何光良说。

    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全州教学质量得到提升。2012年,甘孜州康定中学高中直播教学班一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甘孜州本土培养清华大学学生零突破;2016年,初中网络班毕业生在总分为750分的中考中,平均成绩达到505分。

    近年来,我州立足“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围绕普及教育全面提升、公平教育全体享受、优质教育全域覆盖目标,秉承越是落后越要狠抓教育,越是落后越要大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采用“五个乘法效应”倾情倾力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战略布局上“优先发展X优先推进”。五年来,出台了“一纲要、四意见”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制定了包括对教龄满30年的一线教师退休时一次性奖励5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一次性聘用寄宿制学校炊事员1000名,州、县(市)财政每年拿出920万元用于教学质量专项奖励等一揽子激励政策。将各县(市)政府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作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进程中,我州又将信息化发展作为教育底部突围、提升质量的重要引擎加以优先推进,提出了加快数字化、信息化、优质化办学进程的总体目标和“123”甘孜智慧教育创建任务,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年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目标。

    顶层设计上“州级统筹X分县延展”。要在落后地区搞教育信息化,这既是新生事物,更无可借鉴的经验,因此,我州在州级统筹的基础上分县延展,避免了各县(市)盲目推进。围绕智慧教育工作维度与落点,州一级负责建设大动脉、搭建大骨架,构建教育城域专网,创办“康巴网校”,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教育信息化枢纽中心。建成州中心机房到各县(市)教育局1000M内网光路、县教育局到各学校100M内网光路、公网出口6G的高速传输通道。在州级建设的基础上,各县(市)负责校园内网建设,创设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配置交互式一体机、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在州级统筹下,各县(市)形成了竞相发展之势,有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工作推动上“纵向督导X横向联动”。为发展教育信息化,纵向上,我州层层传导压力,专门召开现场会加以指导和推进,专门让各县(市)政府“一把手”到学校现场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怎样抓教育信息化,同时又通过康巴网校加强对各县(市)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在设备配备上,我们采取11鼓励性配置政策,谁的决心大、干劲足,购买多少,州上就配套多少。横向上,各县(市)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企业)积极配合的能动局面。在利用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的基础上,推行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强化了州内优质课程资源的横向传播,更加贴近了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形成了州内优质特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资金保障上“整合专项X聚合财力”。为力推教育信息化,一方面我州将“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国家、省级专项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进行“打捆”使用,每年整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聚合州县财力,州级每年投入2000万元,各县每年累计投入3000万元。基本形成每年投入1亿左右的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建设,搭建出了甘孜智慧教育的大体系。

    实施成效上“广度覆盖X深度融合”。通过强力推进,我州实现了智慧教育的广度覆盖,教育城域网全域覆盖,接入互联网光纤的乡中心校以上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2%,实现乡中心校以上有电学校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覆盖全州班级数的83%;同时加大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公众传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成主播教室(RBL教室)43间、录播教室107间、远程师训室272间,听课教室272间;开发本土教材60余种,开展“每天一小时”教师培训,开通iTV网络教育栏目。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效果最大化,全州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年年攀升,逐步缩小了数字鸿沟,突破了时空限制,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每一所学校,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均衡。

    优质教育资源插上互联网“翅膀”,呈现到教育“洼地”的孩子们眼前,让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成长。

    

  • 上一篇: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第四次会议
  • 下一篇:四川高考录取专科批院校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