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余德春代表(右)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采访。 田为 毛漫丁 摄
■川报集团特派报道组
心情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自豪之情在四川团代表中激荡
心得
最能看出变化的地方是“身边”,代表们畅谈身边各种巨变
心声
代表们认为,四川故事的背后,是中国故事;精彩四川的背后,是辉煌中国
“这是中国跑出来的世界速度!”从绿皮车到普通动车,从时速250公里的“CRH3A型动车组”到时速300公里的成渝高铁,过去5年,川版“速度与激情”让出川大通道一飚千里。
说起被“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大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翟婉明代表的自豪溢于言表。他创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助推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最令他兴奋的是在今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高铁商业运行速度。翟婉明说,这个速度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克难关、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自豪之情在四川团代表中激荡。
“极不平凡!”回顾砥砺奋进的5年,四个字道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们的心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代表们认为,四川故事的背后,是中国故事;精彩四川的背后,是辉煌中国。
创新求变
转型发展更有力量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污染严重的“中国钢铁之都”到“中国康养胜地”,何丽代表见证了攀枝花的“新生”。
何丽是攀枝花钢城集团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中心转向架班电焊工,攀枝花不惜重金治理污染源,铁腕关停污染企业,通过“康养+”推动产业升级,走好“阳光”路,城市的这些变化,何丽都看在眼里。“过去大学生一下火车,就说空气味道不对,都不愿意来,现在能留得住人了。”
被列为全国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跻身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转型中的攀枝花并未失去发展动力,2016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逻辑起点,四川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省国资委主任徐进代表拿出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6万亿元,5年连跨三个万亿元大关。
成就背后是变革的勇气。四川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列出9张清单全力推进落实。
徐进说,四川先后制定国资国企改革“1+25”政策制度体系,其中一个着力点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引导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布局,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聚。
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曾南代表同样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没有令人惋惜地留在实验室里。”他说,产学研合作的加强,推动了四川中药产业在全国保持着领先地位。
攻坚克难
人民更有获得感
“天天在田间地头奔波,你觉得值得吗?”10年前,几乎见到董春容代表的人都会这么问。1998年,23岁的董春容开始扎根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后来担任党支部书记。
“看到村子的变化,人们理解了我的选择,现在很少有人这么问了。”董春容笑着说,现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2014年,她回引本村外出人员刘树华成立华青农场,流转土地2500余亩,吸纳全村所有贫困户到农场务工,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100余元。
“村里还通了天然气,生火做饭干干净净。”董春容认为,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从而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四川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为兑现同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说话: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已从11.5%下降到4.3%。
四川还拥有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的发展牵动人心。占地斯门代表对民族地区的变化不住点赞。
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20多年的党员教育工作者,她认为最能看出变化的地方是“身边”:“在我的家乡阿坝州黑水县,以前靠读书走出大山是很艰难的,而这几年真正做到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
占地斯门,藏文含义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四川藏区静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代表对“极不平凡”有着特殊的感受。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探索创新出“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4年多过去,受伤大地重现秀美,灾区实现跨越提升,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山绿、城美、产兴、人和的绚丽画卷徐徐展开。
筑基长远
步伐更行稳致远
一身法官制服,剑阁县法院党组成员、开封镇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代表的辨识度很高。“大家认出我,不是看长相,而是看这身服装,让大家一下想到了‘法’。”郭兴利巧妙解释大家法治意识的提高。
郭兴利是四川有名的“背篼法官”。他扎根山区法庭26年,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进村入户巡回办案,被称为“全国最美基层法官”。
郭兴利说,自己走村串乡开展巡回法庭是应尽职责,“每一次巡回法庭开庭,就是一次法治理念的耕耘。”“我要把四川全面依法治省的基层创新和实践讲出来,也要把大家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带到会上。”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老百姓形成了遇事找组织、遇事找法律的新观念。”资阳市城市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雁江区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峰代表说,这几年感受最深的是在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党建,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更巩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明显,对于这一点,宋开慧感同身受。芦山强烈地震震后短短1个月,即有5100多支党员突击队、8万多名共产党员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有他们在的地方,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有他们在的地方,灾后重建就有了“领头人”。震中龙门乡建起美丽新村后,村民在村口矗立的感恩石上镌刻下5个字:“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这是穿越灾难的四川人,质朴而真挚的心声。宋开慧认为,5年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