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让青山绿水永驻

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17日

——记州林业工程处最美生态护林员何瑾

    ■本网记者

    雪域高原有一大批林业人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默默无闻的工作生活在林区基层一线,他们在条件艰辛、生活清苦、孤独相伴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中铸造辉煌。何瑾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一名极其普通的护林员,这位来自内地的射洪人,在甘孜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近20多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保护着康巴高原的青山绿水。

    何瑾,1995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林区道路施工建设、营造林、森林管护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常年奔波在基层一线,尽心尽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爱服务于群众,用诚维护藏汉团结,用心描绘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绿荫。他和他的班组曾多次被企业授予先进个人、先进生产班组的荣誉称号。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他从一名筑路人转变成护林人,先后在泸定县、白玉县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他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那片他深爱着的翠绿,把平淡清苦的日子写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他热爱的土地,以勤劳质朴、无私奉献、胸怀博爱彰显着他朴实无华的美。

    十多年间,他以热情饱满、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常年奔走在林区的山涧、溪旁,渴了喝山泉、饿了啃干馍。每年的3至5月是植树造林最忙的时节,为完成好造林任务,何瑾不畏路途遥远,每次负重100多斤,一趟一趟的从山脚下背送营养袋、种苗等物品,其工作量远远超过别人,虽然工作重和累,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他还指导组员如何栽种树苗,他所带领的班组每年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造林任务。

    2011年,何谨调往管护环境最恶劣,管护任务最重的白玉县沙马管护一队,当地水电不通、住房简陋,民俗民情迥异,语言交流困难,与村民无法沟通,甚至有的村民对管护职工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给管护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鉴于这种情况,作为班长的他,率领组员走村串户,带着真诚和热情,积极与当地群众沟通协调,同时也向当地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林业方针和政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他的真诚与朴实、以及契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他深知有了林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站(点)的工作才能干好,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可。每年进入冬季防火期,他和组员们每日步行几十公里,沿途填写、张贴宣传标语,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让他们知晓保护好森林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不管是林区、村寨发生火情,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火灾现场,组织大家扑火,面对熊熊烈火他总是冲在前,直到火势被控制和扑灭。火扑灭后他又会抢着值守,连续的蹲守熬夜,熬红了双眼,拖垮了身体,可他还是咬牙坚持,林区的安全、百姓的财产在他的心中重如千斤,他的行动展现了林业人的无私无畏的风采,他疲惫的身影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同事们的喝彩,他高度的责任心赢得了领导的赞许和认可,他成为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山前的花开啦,河边的树绿啦,哪里的树被风吹倒,哪里的标牌标语需要维护了……他都清清楚楚。他不攀不比、不等不靠,班组的巡山日志换了一本又一本,人走了一茬又一茬,他还是原来的他,那个身影、那副眼镜依然写满了一个个孤独的寒夜,记录了一片片蔓延的青山。

    管护队的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责任重大,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判断。为了守住身边的那片绿,他始终奋战在一线,服务在一线。他话语不多,但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深感染着他身边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国家拿出了那么多钱来搞天保工程,如果我们还不能管好这片森林,既对不起企业,更对不起国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巡山护林,他的谈笑风生是组员们的解乏“灵药”;每一幅标语,他都认真填写;每次宣传,他都耐心细致讲解。无论严寒酷暑,他始终行走在巡护路上,他用坚实的步伐丈量着管护区内的每一寸土地,用炽热的情怀呵护着管护林区的一草一木。

    管护站虽小,也是一个单位,更是一个展示甘孜州林业工程处形象和新时代林业人的窗口;管护站虽小,但也是自己的家,用何瑾自己的话来说:“家有家样、单位有单位的样,我们代表的是甘孜广大的林业人的形象。”他把管护站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日子虽然单调清苦,他却带领大家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富有情趣。他在管护站旁边开垦荒地,种上各种蔬菜,丰富队里的菜篮子;他在时令季节去采野菜、捡蘑菇,补贴伙食开支。吃的是绿色食品(野菜、自家种蔬菜),喝的是矿泉水(山泉),饭后百步走(巡山),虽然远离亲人、远离城市,但他和他的团队,以苦为乐,硬是把单调清苦的日子过出了另一番滋味。

    何瑾的好学、执着、敬业、诚恳,让同事们觉得跟他在一起,时时刻刻就像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在你推我赶中前进,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大家。闲暇时间,他除了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和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喜欢看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书籍,如:机电维修、菌类种植、花卉种植、果树栽培等书籍。他将学到的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管护区的村民都十分信赖他,多年来他帮助藏族同胞修理拖拉机、发电机,安装调试家用电器,指导当地村民植树造林和蔬菜种植,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何师”。

    由于长期工作在外,他无法在父母双亲膝前尽孝,照顾一双儿女,妻子也因无法忍受长期的两地分居离开了他,怀着对家庭的歉疚,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016年3月的一天,远在射洪老家的父亲打来电话焦急地说,他儿子发高烧住院,希望他能回家看看。而当时正值森林防火警戒期,巡山护林任务重,他又是班组长,每天都要带领班组人员在管护区内进行不间断的巡山管护,接到父亲的电话后,他详细询问了儿子的病情,并安慰父亲说:“爸,您不用担心,现在的医疗条件那么好,娃娃住几天院就好了。”挂完电话后,他的眼里隐隐地闪着泪光。第二天,他又带领班组成员一起走在巡山护林的路上。

    作为班组长,他既要负责生产任务的全面落实,又要抓安全工作和组员的思想工作。曾有位组员,由于工作艰苦,经常爱闹点小情绪,他便主动与他聊天、拉家常、及时交流沟通,使其转变了思想,改变了作风,从此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还被单位评为了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用他的话说:“谁都有苦、谁都有难,但企业赋予我们的责任,一定要担起来。”

    当我们问他:“你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吗?”他说:“喜欢,当然喜欢。我的父辈们在条件更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坚守30多年,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那时好多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片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

    正是何瑾这样普通平实,无私有为,乐于奉献的护林员,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和描绘甘孜大地的那一片绿彩,用脊梁背负起生态保护新时代担当,用汗水挥洒基层一线护林人的青春热血。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了甘孜州的林业事业,献给了热爱的这片甘孜大地,才使得这一方山水秀美、树木葱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在新时代坚守护林工作的护林员何瑾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 上一篇:我州七成餐饮单位做到“明厨亮灶”
  • 下一篇:州工商局做好节日市场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