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01月23日
2018年,四川成功跻身“4万亿元GDP俱乐部”。相关方面预测,四川稳住全国经济大省第六的位置几无悬念。
作为观察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抛开对GDP的数字化关注,透视“4万亿”背后有哪些新变化、新支撑,则更加重要。
区域支撑
“2000亿”市州再添3个“干”强“支”壮
再添三城!省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披露,继成都、绵阳后,2018年德阳、宜宾、南充三市GDP首次突破两千亿元,“四川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再添有力佐证。”
“各市州跨越台阶的节奏加快,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速推进。”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也表示。
成都主干引领作用持续增强。1月22日,正在举行的成都市两会也传来消息:2018年成都GDP预计超1.5万亿元,与全省同步,迈上新台阶。
“在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周期内观察,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螺旋式成长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干城市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主干壮大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其能级将直接决定区域发展水平。”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鸣鸣说。
“2000亿俱乐部”扩容,体现出另一种来自区域的支撑力。三个新晋成员,分别来自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都是各“支”中有望摘得全省经济副中心桂冠的“实力选手”。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六成左右,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增速领先,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经济稳步增长,多支竞相发展。
如果把目光再往下移,会看到在各个“支点”内部,更小的支点也在逐渐形成。尽管最后的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相关部门透露,2018年全省百亿、千亿县(市、区)数量明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力量”进一步夯实。
“干”强“支”壮还有进步空间。“从各地区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超过50%后,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方式会逐步从集聚向扩散转变。”熊建中建议成都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城市非主干功能疏解力度,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各大经济区则应该根据各自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产业支撑
服务业占比首超50%二三产业双主导
“4万亿”里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201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
“这是四川产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新突破。”熊建中说,从3万亿到4万亿,四川只用了3年。这其中,服务业高速发展,是四川3年实现万亿GDP增量的重要支撑。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且高出6.5个百分点。2017年,这一反超态势进一步走强,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7%。“服务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
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农业演变为工业,然后升级为服务业,这是产业成长和供给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人们也常将服务业占比提高看作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指标。但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春健强调,四川服务业占比超过50%,并不意味着未来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量会持续变弱。“四川仍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四川经济将很长时间保持二三产业双主导的发展格局。”
熊建中也表示,从当前四川产业格局来看,制造业是一个短板。2018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较低,增速甚至低于上年。
当前,我省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也正在由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四川地处西部,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喜新不厌旧’才是最好的选择。”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好的变化也在逐渐显现。2018年,全省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8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来看,四川也还有提升空间。”熊建中说,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6000美元-11000美元阶段,服务业比重将迅速上升,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主体地位。2018年,全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仍处于上升区间前段。同时,在全国来看,目前全省服务业占比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从内生动力来看,2018年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6%,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如何跑好4万亿的下一棒?
多位学者谈到,迈过前4个万亿元台阶,四川更多依靠“要素驱动”,下一步将是一段“全然不同的旅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量既有经验手段可能不再适用,四川面临一系列全新课题和挑战。
下一段成长途中,四川要注意些什么?记者采访了省内外学者。
研究一个课题
如何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省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提到一个重要变化:去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超过50%。“四川经济从第二产业主导转变为二三产业‘双主导’。”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表示。
如何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这对四川来说是个新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思路。他以提供优良发展环境为例,“制造业更多是‘事前评价’,做好产业园区、税收政策、招商引资等工作,就能促进产业集聚;服务业更多是‘事后评价’,这需要政府空前强调事中事后监管。”
至于具体举措,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认为,要结合四川产业特点。为此多位学者都提到一个专业名词“产业结构软化”——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通过服务业这个中介,源源不断地进入现代商品生产,成为驱动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软化”?伍新木认为四川可推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抓好生产性服务业‘一石二鸟’,可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的突破口、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多位学者谈到,目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一个共性难题,国内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利用程度明显偏低。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建议,一方面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可适当引导制造业集聚发展,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应对一个挑战
如何用新办法驱动“三驾马车”
我省明确提出“十三五”要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新旧动能切换尚未完成,这意味着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仍将在一定时期扮演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新形势下,‘三驾马车’其实也在转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晋认为,沿用老办法,“三驾马车”是跑不快、跑不好的。
有哪些变化?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研究所所长王建平认为,首先“马车”间的地位在转变——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2017年就超过了50%,这一趋势在2018年延续,“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在转变”,而这需要相应调整工作重点。
具体到投资,盛毅注意到不久前的一则新闻:国家发改委接连批复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数十个基建项目,主要集中于城际铁路等“补短板”领域。
王青进一步阐释: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条件,要素投入增加和效率提升。过去投资更多注重前者,如今要兼顾投入与效率,“不能投向边际效益已然很低的领域和对象。”对此贾晋建议,四川投资在“补短板”同时,可前瞻布局一批支撑新产业新业态的基础设施,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至于消费和出口,王青认为同样在经历类似的“结构优化”。围绕消费,他建议从解决老百姓“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入手,包括有序放开医疗、教育等需求提升集中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改善供给,避免“消费外流”;同时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以避免房地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净化消费环境。围绕出口,贾晋建议四川将重点放在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尤其南向到北部湾、孟加拉湾,“这方面供需对接才刚刚破题,还有很大政策空间。”
跻身“2000亿元俱乐部”
3位新成员有何秘籍?
继2017年绵阳市经济总量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后,去年,德阳、宜宾、南充3市成功跻身“2000亿元俱乐部”。3个新成员跃上新台阶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关键词:创新
传统产业做强
1月初,全球首台白鹤滩百万千瓦机组精品转轮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完工,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企业率先掌握了百万千瓦等级巨型水轮机组的核心技术。
去年,德阳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9%,提升东电、东汽等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如今,德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0%,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30%。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突破的必然选择。在宜宾提出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中,其中“一轮”便是巩固提升名优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年初,五粮液传来好消息:2018年全集团口径销售收入达930亿元,利税突破300亿元,为今年销售规模跨上千亿元台阶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宜宾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已有支柱产业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循环发展、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南充则“轻重结合”,一方面振兴丝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以吉利、银翔为代表的南充汽车汽配产业,预计实现年产值701亿元。
关键词:引凤
新兴产业添翼
1月16日,总投资达25亿元的华讯方舟天谷·南充智能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工。在此之前,圆通川东北区域总部及航空枢纽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2018年,南充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预计增长15.5%。
瞄准新兴产业精准招商,3市加速布局新兴产业。
德阳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增长30%。通过精准开展大招商、项目秘书制等举措,一大批项目在德阳落地生花。德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5年努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
宜宾则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等产业。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已签约项目150个、协议总投资451亿元,可年产手机2.2亿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