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15日
德格县温拖现代农业园区。 龚自华 摄
◎本网记者 谢臣仁 张嗥
4月12日,天气晴好,地处德格县的“雅砻江第一湾”冰雪融化,春天的气息随着滔滔江水汹涌向前。
在离“雅砻江第一湾”约5公里的德格县浪多乡能麦村,村民们正在齐心协力建新居,劳动号子响起,欢快的歌声唱起。
“脱贫攻坚打硬仗,雅砻江畔摆战场。干群同心齐上阵,甩掉穷帽奔小康……”劳动场上响起的民歌为此时的繁忙场面进行了生动注脚。
浪多乡为德格沿雅砻江流域9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德格这9个曾被“穷”字“附身”的乡镇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多少年来一直被贫困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直面深贫,德格县倾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近3年来投入资金12.48亿元,打攻坚战、啃“硬骨头”,充分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自身的特点,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靠实打实干,奋力开辟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之路。
使命如山有担当 攻坚决战不畏难
4月12日,德格县浪多乡能麦村彭洛组贫困村民泽仁伦姆正在忙着装修,不留意间院坝里来了一大群“客人”。
这是德格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来到泽仁伦姆家察看她家新居修建情况。
泽仁伦姆原来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墙壁龟裂、屋顶漏雨,这样的危房让她一家三口住得战战兢兢。去年4月,县乡筹集资金为她新建了80平方米的新居。
“阿姐,有了新房子,不再担心刮风墙要倒、下雨屋要漏了吧?”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笑着询问。
“不再担心了,新房子好哟,又安全又安逸,感谢党和政府哟。”新房新气象,泽仁伦姆喜笑颜开。
“不用谢哟,让你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嘎绒拥忠朴实而真挚的回答让泽仁伦姆两眼生潮。
还有更多的群众搬进新房子,与泽仁伦姆有着同样幸福感。德格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充罗布告诉记者,近几年,德格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搬出穷窝子、拔掉穷根子”的德政工程、“头号工程”,贴近节点集镇,利用城镇吸附能力,变“农民”为“市民”;贴近公路干道,破“闭塞”为“通畅”;贴近产业布局,解“养不活”为“能致富”;贴近主体村组,育“多个分散小组”为“幸福美丽新村”。坚持党建引领“破六难”,一破“观念转变难”、二破“集约用地难”、三破“顶层设计难”、四破“产业增收难”、五破“同步推进难”、六破“地方取材难”,投入4630.25万元,在境内雅砻江流域9个乡镇完成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同步搬迁431户1924人,打造了“农牧民最美藏房”。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勇担历史责任,勇挑千钧重担,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这是德格县委、县政府的使命担当。
贫穷,客观存在。甘孜州沿雅砻江流域4县24个深贫乡镇,德格就占了9个,为阿须片区阿须镇、打滚乡、浪多乡、亚丁乡、所巴乡,温拖片区温拖乡、年古乡、燃姑乡、中扎科乡。德格要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掉9个深贫乡镇的“穷骨头”。
背水一战,势在必行。德格围绕“好支部、好房子、好条件、好场所、好保障、好日子、好习惯、好风气、好机制、好未来”为内容的“十个好”目标,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这既是一场关乎全局的攻坚战、一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一场创造历史的攻坚战,也是一项全局性的重大任务、一场没有退路的关键决战、一次改写贫困历史的重大机遇。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攻坚深度贫困的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按照中央、省委、州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接着一步,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德格围绕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及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引擎”作用,充分发挥县级行业部门分工负责、结对帮扶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靠前作战”的“主干线”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对准目标任务全力攻坚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主阵地”,注重思想引领,全域唱响“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旋律。
不作表面文章,聚焦责任落实,组织推动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精准扶贫,书记遍访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问题短板,监督检查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稳定脱贫,后续帮扶层层递进“下深水”。尽锐出战,脱贫有多难,德格就有多拼。每个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地走、一家一家地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们都有了一份“民情档案”和“民情地图”:哪家哪户是什么情况、困难在哪,详尽清楚。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微观落子接踵而出。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贫有千种、困有百样”的实际,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选准突破口,找准主攻点,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政策向此倾斜、资金向此聚集、项目向此靠拢、力量在此汇合、工作在此聚焦。部门合力,干部有为,群众积极,人心齐泰山移。从以往的“一人帮”到“大家帮”,从“一厢情愿”到“同频共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州干群共同烧热脱贫这口“锅”,共同搬开贫困这座“山”,共同开好发展这条“船”。
一场场攻坚战,在雅砻江畔擂鼓开战,伟大的攻坚,在这里开始发力冲刺!
聚焦产业增活力 创新驱动促发展
4月13日,走进德格县中扎科现代农业园区,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犹如营帐,大有沙场点兵的豪迈气势。走进大棚,只见一行行整齐的番茄树已经开出小花,满园生机欢唱着春之歌。
“中扎科现代农业园区是沿雅砻江百公里种养结合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三大园区之一。目前,我县已建成1425亩的中扎科农业园区、802亩的年古农业园区、936亩温拖农业园区,形成产业核心区3164亩,辐射面积近万亩,受益面积38000余亩。”德格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苏光奎为记者提供了一份亮眼数据。亮眼数据组构成广袤的“产业版图”,覆盖温拖片区4个乡30个村,受益群众2917户、13551人,其中建档贫困户705户、3283人。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德格县产业富民“抓五线”, “家”产业线注重精准帮扶。通过庭院经济、发放奶牛、安置公益性岗位、小额信贷等方式精准滴灌,力促贫困户增收致富。“村”产业线抓实“一村一品”。通过蔬菜种植、果树种植、藏香猪养殖、乡村旅游等方式,办好一村一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并围绕“小基地、大产业”思路,将村产业基地有机融入到大产业之中。“乡镇”产业线培育“一乡一特色”。通过村基地有机串连,形成乡镇特色产业布局。 “县”产业线构建“1371”扶贫产业布局。在落实到沿雅砻江流域的深度贫困乡镇产业具体抓手中,“沿雅砻江百公里种养结合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成为该县“1371”扶贫产业布局中重要路子。该有机农业产业带利用雅砻江沿岸富集的土地资源,通过“串联”方式,大规模流转土地,重点在温拖、年古、中扎科、燃姑四乡建设“种养结合”若干产业基地。采取“乡(镇)党委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农户”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利用高新、简阳援德平台,引进涉农龙头企业,与德格县农特产品供销合作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实现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将该产业带建成万亩有机农业基地,逐步建设成为川青藏三省结合部重要蔬菜供应基地。目前,流转土地3100亩,已完成蔬菜基地3个、大蒜基地1个、藏香猪养殖基地1个。
创新之举滋生良好效应。“农业园区带给群众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务工收入+村集体分红’,去年群众土地流转110万元,务工收入70余万元,村集体股份金达1300万元,实现分红40余万元。” 苏光奎又为记者提供了一组富有“含金量”的数据。
“以往我们想找钱没门路,只有守着土地刨点土豆种点青稞,一年到头没有几个钱。现在,我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有600元收入,我又在大蒜基地打工,每天有110元工资,一年下来近三万元收入。”年古乡真达村村民拉呷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透过这漂亮的数字,听着骄傲的话语,我们看到真金白银鼓胀了群众腰包、充盈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脱贫攻坚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下好“精准”这盘棋。德格利用格萨尔王故里之文化品牌,打造格萨尔王文化主题阿须集镇和美丽村落,建设格萨尔文化主题产业街区、特色展馆及体验园区,并以阿须集镇为中心,串连打滚、所巴、亚丁等周边地区,形成大阿须格萨尔故里文化园区;以“格萨尔文化源远流长,故里只有德格阿须草原”为主题,通过阿须格萨尔纪念馆、俄支格萨尔寝宫、龚垭甲察城堡等格萨尔遗迹探秘,展现格萨尔王出生、征战的历史现场,感受格萨尔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打造岭·格萨尔王故里“寻访”之旅。
撸起袖子加油干 幸福生活奋斗来
年古乡真达村村民伦珠巴登家一共2人,哥哥阿布洛洛健康方面存在弱化智力,伦珠巴登为了照顾兄长无法外出就业挣钱,是典型的的贫困户。
在脱贫攻坚中,政府为伦珠巴登的哥哥购买了医疗保险,办理了低保,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得到了大家的帮扶,伦珠巴登自己也很努力。去年,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家庭闲置用地,以自己的住宅院落为“基地”,建起了蔬菜大棚,除了自给自足,还有了3600元收入,走上投资少、见效快、经营活的致富之路。
“大家都来帮我,我自己不努力就有点没脸没皮了。” 伦珠巴登深有感慨地说。
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是思想的转变、境界的升华,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到“主动干”,从“懒就懒到底,政府来兜底”到“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得自己加油干”,在奔康路上,德格贫困群众正以崭新的面貌投入脱贫决战。
这与德格县实施的“润育工程”分不开。从2016年开始,德格县围绕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实施“六个一”进农家活动:即紧扣“两个维护”、“四个意识”,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唐卡画像进农家;紧扣“党在藏区执政”核心要义,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藏汉书法唐卡进农家;紧扣“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感恩主题,推进惠民政策宣传挂袋进农家;紧扣“法治德格”建设,推进“七五”系列普法读物进农家;紧扣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根本要求,推进村规民约进农家;紧扣“好习惯”养成教育,推进文明公约进农家,唱响“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的“主旋律”,切实传播党的好声音,讲述德格好故事,凝聚发展正能量,实现了精神“补钙”、点亮了脱贫“明灯”。
“绝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的坚定信念,是德格广大党员干部心怀使命、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绝不拖全国全省全州脱贫奔康的后腿”的铮铮誓言,是德格贫困群众奋勇进步、勠力攻坚的昂扬斗志。
4月13日,即将完工的娃巴村大桥在夕阳之下显得无比雄伟,它的旁边是一座摇摇晃晃的老铁索桥。娃巴村大桥是国家“尚八东”(千桥)工程,它是德格在雅砻江18座“索改桥”工程的第六座,大桥建成后,将惠及2乡5村1700人。
“我们等这座桥等很久了,等桥修好后,我们就可以大力发展产业了。”年古乡娃巴村村民上地西说:“好日子才开头,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一座桥连接现实,更通向希望、延伸到未来。钟声滴答催人行,即将到来的2020年,对于德格来说,是一张异常急促的时间表。必须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打攻坚战,只有使出“独门绝技”、下足“绣花”功夫,做实“过细”工作,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舍我其谁的冲劲,以岗位为阵地,崇严尚实、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协力攻坚、决战决胜,绝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绝不拖全国和全省全州后腿,绝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努力用攻坚的担当作为、克难的务实行动和奔康的优异成绩,实现脱贫攻击再战再胜。
德格,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曾经,英雄的格萨尔王在这里书写传奇;今天,英雄的德格人民又将在这里书写辉煌。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春更进百尺杆。扶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决战扶贫攻坚,全县各族人民一刻不停、奋勇向前!
标识着雅砻江巨大“转折”的“雅砻江第一湾”已冰雪融化,春天气息扑面而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奋斗者出发的季节。雅砻江畔的德格儿女也迎来巨大转折,他们向着小康豪迈启程,贫困已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十个好:
一是围绕“好支部”目标,抓实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二是围绕“好房子”目标,抓实农牧区住房安全“五造”工程。
三是围绕“好条件”目标,抓实基础设施改造及生态扶贫工程。
四是围绕“好场所”目标,抓实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工程。
五是围绕“好保障”目标,抓实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落实。
六是围绕“好日子”目标,抓实“六个一批”精准滴灌。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七是围绕“好习惯”目标,抓实“四好村”创建和“移风易俗”专项行动。
八是围绕“好风气”目标,抓实润育工程“六个一进农家”和“百公里群众宣传长廊”专项行动。
九是围绕“好机制”目标,抓实东西扶贫、省内帮扶“携手奔康”专项行动。
十是围绕“好未来”目标,抓实稳定增收扶贫产业培育。
六“主”作用: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及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引擎”作用。
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县级行业部门分工负责、结对帮扶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乡村两级“靠前作战”的“主干线”作用。
四是深入攻坚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
五是对准目标任务,全力攻坚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主阵地”。
六是注重思想引领,全域唱响“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旋律。
四下深水:
一是聚焦责任落实,组织推动层层递进“下深水”。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书记遍访层层递进“下深水”。
三是聚焦问题短板,监督检查层层递进“下深水”。
四是聚焦稳定脱贫,后续帮扶层层递进“下深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