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抓实“党建+”发展惠民生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11日

◎八足林青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就是基础,基层就是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今年以来,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当成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找准党建抓手,走强组织促发展之路,开启了“党建+”模式。

一、以“调查研究”为先,深度剖析党建问题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以省委“三大”活动为抓手,下决心从调查研究入手全面诊断海螺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重点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基层党组织这个根基。管理局党委今年推出了重大研究课题《海螺沟基层党建问题及对策研究》和“党建+”形式的多个子课题研究,梳理当前海螺沟2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和10个机关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海螺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农村党的政治建设和党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难题。调查研究重点要解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怎样搞,细化党建工作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推进旅游扶贫、如何与旅游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相适应等问题。课题研究拟形成“主体报告+子课题报告+咨询建议+整改方案+理论文章”的综合性调查研究成果,争取开出好“处方”,做到对症下药,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二、以“红色文化”为魂,开创红色党性教育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十分注重“借智用智”工作,采取校地(站)合作的方式,与省内高校、党校等教学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项目。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与州委党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州委党校教研资源深入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党性教育活动。在加大利用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和毛泽东旧居、磨西会议旧址等资源进行现场教学的同时,积极挖掘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新的教学点和教学内容,把红军长征过磨西的历史开发成专题课程、微党课、红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党性教学内容。在红军长征经过的柏秧坪村和磨岗岭村,打造以“红军长征”主题的红色文化墙,开展体验式教学;把流落在民间的红色记忆收集整理出来,把“桂花坪战斗”遗迹开发出来,设计成“红色文化墙”,用以教育党员和激活旅游。还开发设计了柏秧坪村“红军小道”和磨岗岭“长征大道”,开展“重走长征路”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式教学和体验旅游。

三、以“民族团结”为本,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

海螺沟历史上是民族迁徙的要道和民族交流的重镇,现在是典型的“汉彝藏”三种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管理局党委借助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的契机,积极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活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创建活动注重以“政治为本、文化为魂、政策为准、活动为体”的模式,由村党支部了负责则抓创建活动。一是提炼民族团结的传统文化。经州委党校专家的研究策划,提出“中国最北彝寨”的彝文化定位,把磨西镇的柏秧坪村和磨岗岭村,燕子沟镇的跃进坪村和喇嘛沟村打造成第一批“康巴彝寨”,各村均建立“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文化墙,既搞教育,又搞旅游;把汉族聚居的村寨打造成“川西大渡河特色民居”,充分发扬大渡河流域汉文化的开发包容特性,做好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二是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委托省内各高校和党校专家研究海螺沟深厚的民族迁徙和交流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启示并纳入民族文化墙设计中,用深厚的历史文化来教育启迪后人,让各民族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和发扬传统精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站稳政治高度,正确执行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视民族团结为生命,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方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目标是形成各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来我往、我来你往”的交融和谐关系和“三个离不开”的共生依存关系,构建和谐幸福新藏区。

四、以“党建+”方式为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一是开展“支部+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富民。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之机实现“产业振兴”,以“支部+产业”模式推出了一批特色产业。如燕子沟镇南门关村发展“蔬菜基地”和“羊肚菌基地”、跃进坪村发展“重楼种植基地”、新龙门子村实验“玫瑰花园基地”等,每个支部至少要有一个以上的产业抓手,促进脱贫攻坚,在富民增收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脱贫“摘帽”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支部+旅游”促进旅游扶贫。抓住海螺沟旅游供给侧改革良机,推出新的旅游资源和新型旅游方式,产生了良好效益。如磨岗岭村主打“茶马古道”“红军长征路”“1786年康定大地震”遗迹和“中国最北彝寨之磨岗岭”,开发以民居接待为重点的集体经济,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柏秧坪村推出“中国最北彝寨之柏秧坪”和“中央红军入藏第一寨”的品牌,主要开发诺丁山山地旅游和夏令营活动,红色体验教育和红色旅游等,提高村民的收入。海螺沟各村各支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经营乡村旅游,想方设法促村民增收,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做大做强“支部+旅游”和“旅游+扶贫”文章,为旅游转型升级服务,为脱贫奔康服务。

五、以“解决问题”为要,着力化解矛盾问题

过去在资源开发和改革发展过程中,海螺沟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需要及时化解。以这次党建工作整改提升为契机,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下定决心全面排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在改革发展中新出现的新问题,找准问题的根源,并一一制定整改方案,拿出有力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提升。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把“解决问题”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用真心换民心,用真情暖民心。如燕子沟镇南门关村历史遗留问题极其复杂,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群众对村组干部,甚至镇党委政府都缺乏信任,工作难以开展,出现“三年二后进”的现象。为公正起见,管理局党委采取通过第三方公正调查研判的方式,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委托州委党校“海螺沟基层党建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把南门关村作为后进支部进行典型调研,并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和提供咨询建议。州委党校总支部和南门关村结成“结对支部”,搞“共创共建”活动,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和燕子沟镇则会诊研判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用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进整改工作,用实在有效的工作成果化解矛盾消除误会,最终顺利通过了“国检”。

(作者系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 上一篇:重视民族团结进步 增进甘孜人民福祉
  • 下一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