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缝纫合作社“踩”出“致富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15日

合作社员工忙碌工作。

     ◎张皓瑜 本网记者 游飞 陈斌 文/图

        4月12日,记者在色达县然充乡看到,背阴的山洼里尚存残雪,向阳的草场渐吐新绿,到处一派勃勃生机。

德玛村、佐村都是然充乡较为偏远,条件较差的牧业村,发展滞后,2016年之前两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面临村里既无产业优势、又无区域优势的实际情况,村民们依托缝纫技术,走出了一条脱贫之路。

        走进佐村的贡布手工艺制作加工专业合作社,缝纫机的嗡嗡声扑面而来,员工们有节奏地操作着机器。同时,一名年轻男子不时地走来走去,指导着员工。她叫贡布旺登,是该合作社的理事长。

       贡布旺登是然充乡德玛村村民,早年在色达县城开过旅馆,做过餐饮。2014年,脱贫攻坚开始实施,贡布旺登也萌生了一个想法:回乡建手工艺制作加工专业合作社,把村内的闲置劳动力集中起来,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实现了脱贫增收。

       思索再三后,贡布旺登与乡党委政府进行了协商,得到了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最终选在佐村建起合作社生产车间。他介绍说:“最初,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只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彩钢棚,5台缝纫机也是从老式的,缝纫技术也不过关;现在,县上投入120万元,帮合作社建起了这座两层小楼,缝纫机也更新换代了,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

      听说能在家门口挣钱,不少村民都喜欢到此务工,甚至不少邻村的人也闻名而来。

      最初,村里少有人会使用缝纫机,贡布旺登便聘请老师手把手地教,目前,共有20人合作社长期务工。村民们的手脚有快有慢,做得有多有少,而对应到年底分红上,也就有所不同,自2015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拿了5000多元。

      如今,贡布旺登在附近村里是人人称赞的能人、好人。借助农民夜校,他聘请老师定期为村民授课,不仅传授缝纫技术,还为村民讲一些励志故事,以此鼓励村民奋发图强。

    “我以前在县城务工,根本没办法照顾家里。自从合作社成立以后,我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家人。这样,我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争取,现在,我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正在制作藏装的德玛村村民罗朵介绍说。

     “茶叶包、牛皮口袋、毡子、藏装、藏帽,我们都可以加工。我们加工的手工艺品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得到了广大购买者的一致好评,每到冬季订单就已早早排满。”罗朵介绍,大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让家庭有了持续的经济收入。

      与罗朵同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扎降手脚麻利地将手中的布料缝好,他抬头豪爽地笑道:“从裁料到缝制,大家都可以独立完成。自己在合作社务工自在,多劳多得,能多学门技术,家里有个什么事也方便。”

      目前,贡布手工艺制作加工专业合作社车间里共有缝纫机20台,已带动20户贫困户就业。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帽”。

     “我们一家也是苦过、难过的,自己有能力了,就希望能带着大家一起挣钱。”贡布旺登表示,现在合作社运作已进入正轨,希望能慢慢扩大规模,增加销量,带领村里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然充乡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工作重中之重,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就业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户基础条件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扶贫和就业增收为重点,已成立6个畜牧养殖合作社,1个民族手工艺合作社,现覆盖4个贫困村。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我们还要将手工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千方百计帮助村民稳定就业,鼓励村民增收脱贫。”然充乡党委书记柔扎介绍说,下一步,乡上将进一步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并依托合作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手工艺和畜牧业品牌,让贫困户收入连年增加;着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

  • 上一篇:康定市色龙村生态环境保护记
  • 下一篇:牧民翁托买新车